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044套,同比增长44.9%,产量创历史新高。当前,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正极大地改变着制造业生产方式,新一轮变革已开启,工业机器人如何助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能够准确识别运动员动作的人工智能裁判、支持多语言服务的智能机器人、L4级别的自动驾驶班车、AI手语主播、直播间里的虚拟人……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冬奥会上,各类“无人化”服务场景随处可见,人工智能可谓大放异彩。
谈及2021年以来最火爆的话题,必然是“元宇宙”。地方政府、科技巨头、上市公司、投资人、投资者等均争先恐后,扎堆布局元宇宙,欲占行业先机。如“砸钱买虚拟地皮”、“在元宇宙遛狗”、“汽车+元宇宙成为标配”等等。
智能制造犹如一股热浪在过去的五年内席卷全球,在主要制造业大国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全社会都在关注制造业、关心智能制造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智能制造中的“智能”呢?这个“智能”又能为制造企业和社会带来哪些价值?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分析的。
今年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AI等关键词屡屡高频出现,AI早已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常见的智能家居、语音交互等,甚至在医疗领域,AI都已经开始扮演起了重要角色。AI在医疗领域都发挥哪些作用,未来能替代医生吗?
开车上路,打开手机就能展示电子驾照;在外住酒店,用电子身份证就能办理入住手续;企业的办事员不必带着公章、纸质材料到处跑,线上上传文件就加盖了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的推广正在为人们生活、工作带来更多便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事项,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
近日,国家网信办、教育部、工信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数字素养再次成为社会广泛议论的焦点。
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资源,算力成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动能。从日常刷脸打卡到未来智能汽车发展,再到探寻未知世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和算力紧密结合。
当你把目的地输入导航系统,它可以规划出最优路线,以缩短高峰时段上下班时间;当你打开智能音箱时,它会播放你此前从未听过但的确很喜欢的歌曲;当你浏览新闻资讯平台时,总会惊叹于页面显示的信息正合你意。这些我们逐渐习以为常的生活,都是隐藏于服务背后的算法。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不同层次的智能技术特点各异、各司其职、互补抗疫。大数据技术在影像识别、基因测序等领域充当急先锋,智能机器人则可完成繁重、危险或重复性的“脏活累活”。机器人等智能技术效果和优势显著,合乎民意人心,展现了我国智能技术应用的国际前沿地位和广阔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