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全国助残日之际,一家知名科技企业联合中国残基会,在山东挂牌成立了科技助残就业基地,聘用残疾人士开展大数据标注业务,成为借助“互联网+”强劲发展态势助力助残事业的一个生动体现。
过去囿于限制,残疾人难以正常参与到社会化生产中,笔者作为其中一员,亦有亲身体会。然而,网络社会以其平等性、低门槛,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打开了新的空间。尤其是在“互联网+”浪潮下,无论学习生活还是就业创业,无论权益保障还是脱贫致富,都可以从中获得助力、创造机会。
残疾人服务状况与需求的大数据建设,是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2015年专项调查,继2016、2017年全国动态更新工作推进,建成了残疾人服务状况大数据系统。在政务公共服务层面,大数据建设有助于健全残疾人福利制度、保障残疾人民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根据初步统计,2016年动态更新工作登记的2995万名持证残疾人中,有2851万人在2017年度动态更新工作中登记了信息,政府掌握了近70万个村(社区)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变化情况。
对残疾人数据进行动态更新,有利于全面把握残疾人口的动态变化,精准掌握其需求,科学制定和调适相应的社会政策。比如,目前在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残疾人仍有281万。充分利用动态更新和建档立卡数据库,可以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更加精准的帮扶。管理好这些数据信息,有助于有针对性地保障残疾群众精准康复、脱贫培训、电商创业、家庭无障碍改造等需求。
残疾人动态数据的重复使用与共享受益,能够不断产生新的价值,更能够改进我们的助残工作。根据残疾人个性化需求、异质性强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发服务市场;对于各级残联来说,大数据使精准规划和落实成为可能,帮助有关部门、助残工作者打通为残疾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经有大量应该受惠于大数据的开放。比如,残疾人综合服务网和残疾人专属APP,便于助力残疾人上网求职就业,方便残疾人查询各种补助政策,提供手机咨询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及时帮扶,进一步让残疾人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
“互联网+”残疾人创就业,目前也得到进一步推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刘韦评,在20多岁的青春年华高位截瘫,在各级残联和民政部门支持下,于2017年注册成立“甘肃省轮椅军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搭建起新媒体电商运营助残创就业平台。后来又牵头成立“残疾人网络就业张掖基地”,以快递、电商业的“互联网在线客服”为实施平台,已实现28位残疾人集中就业。类似的创就业案例,不胜枚举。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顶层设计、规划安排、制度建设、残疾人脱贫攻坚和基本公共服务托底补短、残疾人事业国际影响力等诸多方面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互联网+”的牵引助力下,广大残疾人士一定能收获更多福祉,实现人生出彩梦想。
(作者为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