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以及数字中国大趋势下,农业逐步实现土地规模化组合、种植机械化配置,制造业实践着模块化和标准化设计、全流程自动化生产,而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投入不足1%,远低于其他产业。
信息化、数字化能够改变相对落后的管理与生产水平,给建筑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已是行业共识。在建筑行业信息化领域,深耕了近20年的广联达当仁不让,率先扛起建筑行业数字变革的大旗。4月22日~24日,广联达以2018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深度参与方的身份,发布了智慧工地平台截至目前的最新成果,并在“新型智慧城市”分论坛中,参与高端对话,探讨关于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新理念。
新定位: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
广联达在1998年成立之初提出“让预算员甩掉计算器”的目标,2015年,当工程造价行业岗位级信息化实现全覆盖,也意味着广联达“第一次创业”的目标实现,同时也是转型的开始。
2018年,广联达正式对外发布了《数字建筑白皮书》,提出“数字建筑”新理念,明确“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的战略定位。如果按照2017年21万亿元的建筑业总产值以及不足1%的建筑行业信息化投入来计算,“数字建筑”拥有的市场空间达到2000亿元。
“‘第一次创业’是面向单一岗位,用软件解决岗位的效率提升。当我们2017年开启‘二次创业’的时候,我们提出的是‘让每个工程项目成功’,将原本离散的建筑行业,用一个数字化形成的虚拟生产线,把多个岗位、多个层面、多个组织之间工作连接起来,让工程项目质量达到工业级的品质。”回顾“二次创业”的初衷,刘谦说,广联达希望以数字化的方式去改变相对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的建筑行业。
其所谈到的数字化的方式,正是“数字建筑”。概括地说,数字建筑是结合先进的精益建造理论方法,集成人员、流程、数据、技术和业务系统,实现建筑的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从而构建项目、企业和产业的平台生态新体系。它既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基础,又是建筑产业的创新焦点,也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行业战略,必然成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其中,重点是在实体建筑建造前,通过“数字建筑”的科技手段,利用虚实交融的“数字孪生”,构建一个“全要素、全参与方、全尺寸”的数字虚体。将人们意识思想中对美好生活和工作空间环境的愿景,通过数字建筑平台进行充分的协同设计、虚拟生产、虚拟施工和虚拟运维。再通过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在物理世界中建造出实体建筑。与此同时,这又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物理空间中真实的情况将反馈到数字模型中,帮助施工方、运维方提前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调整现场的施工与运维。
经过这一过程,每一个竣工的建筑将收获两个成果,一个是物理空间的实体建筑,另一个则是数字化的虚体建筑。后者既是实体建筑在虚拟空间的映射,也在支撑并推进从设计、施工到管理的建筑全生命周期。
利用虚实交融的“数字孪生”,广联达推动建筑产品迈向了工业级精细化的品质,甚至可以满足个性化的定制需求。而且,在广联达对“成功”的定义中,希望在不久的未来,建筑项目的进度加快50%、成本降低三分之一、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0%并满足各项质量、安全的目标,这都将通过数字建筑来落地实现。
在此种构想基础上,广联达明确了打造“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并在业务布局上积极践行,转型成效初步显现。2017年年报显示,其营业总收入实现23.57亿元,同比增长15.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2亿元,同比增长11.62%。
新探索:智慧城市的“数字孪生”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应用,小至一栋房屋的建造,大至一座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乃至一个国家的全面建设,都变得越来越数字化、越来越智能化。
“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还带着解决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问题的使命而来。然而,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利用最新技术支撑城市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广联达在“数字建筑”方面积累的经验、技术与理念,在城市建设层面,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4月23日“新型智慧城市”分论坛中,刁志中参与高端对话,探讨了关于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新理念。刁志中提出,通过虚实融合,新型智慧城市可在网络空间再造一个与城市物理世界相匹配、一一对应的“孪生城市”。在数据互联共享的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上,从规划之初就实现整个城市的可视化建模与数字化,并贯穿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让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覆盖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全生命周期。
城市的设计者、管理者可以充分地以虚拟规划、虚拟建设、虚拟管理为支撑,实现城市的“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建到底、一张蓝图管到底”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