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海南把互联网产业作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重要切入点,2015年,海南提出重点发展12个产业,互联网产业位列其中。两年来,海南互联网产业一直保持25%以上的增长,是12个产业中发展最快的。
而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海南变得更加智慧、智能,正在向“智慧岛”迈进。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海口复兴城互联网创新创业园位于海口市核心的滨海商业区,地处万绿园、滨海公园、世纪公园3大城市中央公园的交汇处,在园区办公室就能看到蔚蓝的大海和葱郁的森林,走出办公室就有公园和健走步道,这是工作在创新创业园的员工们可以享受到的福利。
“我们不仅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生态优势,还有政企共建的运营模式。”创新创业园总经理赵波介绍,园区为创业者提供工商注册、法律、会计、税务等一站式服务,当场发放营业执照;还为企业提供免费办公空间、创业培训、风投对接及宣传推广等配套服务。目前,园区入驻企业203家,注册资本60亿元,创客近3000人。
腾讯、阿里巴巴、微软等知名企业及一批正在成长期的优质互联网企业陆续布局海南,大量本地企业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一线城市、留学归国、返乡创业的互联网人才来了,海南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许多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互联网人才也来了。
“国际旅游岛、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三大优势,这些正在逐步转化为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万馨说,目前海南全省互联网企业超过6000家,到2020年,海南将实现互联网产业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互联网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互联网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打造能“感知”的智慧城市
家里停水了,噪音扰民了,台风何时来……无论是海口的市民还是来海口旅游的游客,只要遇上问题,拨打12345热线,或者使用“海口12345”微信公众号等移动端工具,就可以进行投诉、咨询。
“12345海口市民服务智慧联动平台打通了数字城管、海口市12345热线、交警指挥中心、综合执法等城市管理治理主要系统。”海口市政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吴秋云介绍,所有问题全部通过GPS“打点定位”,上报、处置、反馈、考核实现全程数字化,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随时查看、监督。
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地理信息等,12345海口市民服务智慧联动平台上还编制了一张覆盖各类风险点的城市风险地图。加油站、危化品存放、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点已上图入库,每个风险点周边区域的人口、医院等基本情况已摸清,相关应急预案也逐个完善,并对风险点进行日常监测和巡查。借助该平台,智慧社区正在加快建设,通过对居家养老、烟雾、噪音、扬尘、异味等区域进行特殊区域、特定对象、特别时段的防控管理,让社区布满神经元,打造能“感知”的智慧城市。
12345海口市民服务智慧联动平台的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通过构建五级联动指挥体系,推进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2017年,海口市12345热线日均接话量从年初的700多个增加到4300多个,处理结果满意率从年初的48%提高到95%。
热带特色农业搭上互联网
在海口的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里有1000个小菜园,这些看似普通的菜地有一个时髦的名字——共享菜园。
它的运营模式也很时髦。这些小菜园通过网络面向全国销售。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蔬菜,由当地的农民提供代耕代管服务。消费者用手机就能随时关注作物的生长情况,还可以到自己的菜地里体验农事劳作。蔬菜成熟后通过配送服务送货上门。
“共享菜园让城市家庭吃上了放心菜、安心菜。”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董事长黄卓华说,共享菜园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土地的附加值,同时增强代入感、体验性,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渠道。
共享菜园是海南省发展共享农庄的一个缩影。2017年7月,海南省印发《关于以发展共享农庄为抓手建设美丽乡村的指导意见》,并于2017年底批准61家共享农庄创建试点。共享农庄是以充分涵盖农民利益的经济组织形式为主要载体,以各类资本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为建设运营主体,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
农民转变成为股民、农房转变成为客房、农产品现货转变成为期货、消费者转变成为投资者,这些转变带来的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
来源: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