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细内容

当“云养宠物”也成了表情包

近来,一个被称作“微信农场”的游戏成了爆款。人们在自己的微信状态中进行一系列设置,为状态栏添加动态表情包。于是,我们有机会看到这样的“云养宠物”——茫茫草原一只鸭、马尔代夫遛狗、怀旧风教室里养机器猫……更有脑洞大开者,养起了五颜六色的海绵宝宝。

互联网时代,最难预测的就是下一个爆款。此次“云养宠物”出圈,似乎毫无征兆,不过细想又在意料之中。相信不少人对Web2.0时代的“开心农场”等农场类游戏仍有印象,当时全民“种菜”“偷菜”风靡一时。而今,互联网风口都已换了几轮,“种菜”“养动物”依旧能流行起来。

不管你承不承认,不少人心中都有或深或浅的田园情结。尤其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推进,更多人从农村来到城市,虽然身体或已不能再回去,但心理上与农村的连接却难以割断。而对于新世代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从一出生就熟悉城市的场景设置,田园生活对他们是陌生的,但也因陌生而更具吸引力。

农场类游戏的出现,恰好满足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怀念和想象——尽管这种加了柔光滤镜的田园想象实际并不存在。面对城市生活环境的挤压和不确定性的冲击,人们在虚拟的田园里暂且歇息或逃避的需求愈加强劲。从过去播种、浇水和提供光照等“全套”操作到现在的“双击”速成,这波农场游戏将进度条压缩到极致,甚至所养宠物也只有24小时时效。这虽然并非有意的规则设计,但恰好反映了当前时间碎片化程度加深、注意力和耐心匮乏的时代症候。

另一个颇值得玩味的观察是,随着更多人加入“云农场”,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在这1/2屏的空间里养各式宠物了。网友们用来自热门剧集中的画面作为背景图,然后在上面拼贴其他图形元素,进阶为名副其实的表情包。一圈看下来,大有“斗图”既视感。那方天地俨然成为一个人在虚拟世界中的社交门面,更准确地说是社交名片或面具。人们通过对其他人自制表情包的“鉴赏”,来解读其中包含的暗码,进而判断其所归属的亚文化群体,乃至其对一些社会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表情包,尤其是网友“量身自制”的表情包,早已脱离单纯辅助表达身体表情的阶段和水平。通过对多种符号系统和文化规则的混合使用,本就是拼贴而成的图像被重新赋予意义,并试图承担起网友个体进行公共空间自我表达的任务。每逢热点话题必有大量新表情包产生,也确是我们的日常体验。大量围绕社会热点产生的表情包,似乎确实降低了人们参与公共讨论的门槛——毕竟一图在手就可以畅通无阻,但在调侃或嘲讽等情绪消退后,对个体来说似乎又难以说清留下了什么。

既然是一种表达方式,不论是在私人领域还是公共空间,表情包的形式和载体就会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云养宠物”状态栏竟也能成为表情包即是一例。对于作为自我释放和情绪出口的网友自创表情包,大可不必上纲上线。不过,值得指出的是,随着表情包在公共讨论中更加频繁地出现和更加深度地渗透,尤其是反映社会“表情”、建构社会现实的作用日益凸显,我们对表情包的认识也应及时更新和深化。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