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的重点也从满足工业时代的知识和技能所需,转向满足数字时代的创新思维、数字素养等高阶能力需求。
进入AI时代,中小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议话题。
AI发展优化了教育内容和过程,更容易获取海量知识
“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AI就是父母口中所说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看上去毫不费力,却取得了很大成功。”在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邮电大学校长高新波看来,今天的AI只是一个勤奋、听话、精力充沛、几近完美的“笨小孩”。
他举例说,比如打败围棋九段柯洁和李世石的阿尔法狗存储了多达100万盘棋谱,它正是通过学习这些数据才总结出柯洁和李世石下棋的策略,进而提前进行布局。而柯洁和李世石两个人加起来,终其一生也不可能下到100万盘棋。
需要看到的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场景运用在不断刷新人们认知的同时,也给包括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带来了挑战。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副校长赵玉芳认为,从“教”的角度看,AI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内容的优化和教育过程的优化。一方面,教师可以获取海量的教育资源,包括教育文献、课件、教学视频等,通过数据挖掘和算法对资源进行分析整理,抽取出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优质教学内容。另一方面,AI可以自动化、智能化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评估,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智能解答和辅导,为教师们减轻工作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而从“学”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促使个体更快、更便捷地获取海量的知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效。
在两江新区行远小学,处处可见人工智能应用的痕迹。校长邹贤莲介绍,依托“五智云平台”,校园里建起“行远银行”,学生的校园行为转化为了看得见的数据。学校以“校园币”为媒介,伴随式地记录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还建立了智慧小镇,里面设有议事厅、编程坊、行远邮局等25个应用场景,使得孩子们能够在真实情境中接触科学,体验智能技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数字化意识和创新意识。
未来人才看重个性、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等
“我心目中的未来创新人才,应该在个性、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一些独有的特征。”赵玉芳说,个性的主要特点是好奇心强,思维方式表现为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以及远程连接的能力,而知识结构应该是专家型知识结构。
在高新波看来,AI时代最需要的能力,首先是创新创造能力,其次是批判思维和决策能力,后面依次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字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审美与共情的能力、协作与跨界整合的能力。要培养这些能力,需在中小学阶段坚持“五育并举”,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
“今天的学生将参与和塑造我们所有人的明天,需要的不是纯粹的知识和技能,而是面对不确定性的坦然,面对未知挑战的勇气,以及为他人创造价值、成就自己的能力。”在重庆八中校长周迎春心中,应对未来各种挑战的态度至关重要。
邹贤莲则提出,应对AI时代的到来,除了本身的知识储备和迭代,更重要的是要从“会用AI”进化到“用好AI”。
她认为,未来的创新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数字素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也要有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跨学科知识和终身学习能力。更不可或缺的,还有社会责任意识以及保持身体健康、情感健康、认知健康的能力。
充分利用新技术优势,共同发挥引导作用
今年初,重庆八中、重庆八中宏帆中学上榜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名单。在这项荣誉的背后,与该校近年来开展的创新、创造、创业“三创”教育密不可分。
“教育是未来事业,需要立足当下,更要有未来视野。”周迎春认为,学校应从塑造学生的场所逐渐变革为支持、服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中心,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知识接受向吸收既有知识并学习创造新知识转变,并通过真实情境的学习与社会联系、与世界联结。
“AI时代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既要立足创新人才的典型特征,也要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赵玉芳和高新波不约而同地认为,未来,要从娃娃开始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在AI时代,一个有爱和好奇心的人,会借助人工智能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邹贤莲坚信,不管AI时代如何变化,不变的是对高尚人格的追求,是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是能够在困境中保持坚韧和保有希望的能力,是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精神,是能够关注身心、不断适应的应变能力,是能够与他人和世界共情的能力。
“在中小学阶段,当这些基础打牢了,我们的科技创新、技术发明,才能生发出源源不断的动能,才能支撑未来少年成长得更好,学习和生活更加丰盈。”邹贤莲说。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