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细内容

AI大模型赋能消费电子产业 提速行业迭代和创新

作为 “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结合的产物,AI大模型在语言理解、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并成为基础设施逐步赋能千行百业。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大模型的发展,将引发人工智能多模态、多场景的革命。图像、视频、声音等多种多样的多模态数据,伴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被广泛采集和应用。大模型可以利用这些多模态数据进行跨模态学习,从而提升其在多个感知任务上的性能和表现。与此同时,通过结合多模态数据和智能算法,大模型可以在不同模态和场景之间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共享,赋能消费电子等多个行业,为消费电子行业提质增效提供助力,推动数据与实体的融合,改变行业发展格局。

行业AI大模型开发与应用加速

在消费电子行业中,AI大模型正在行业产品的边缘、端侧引领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以国产手机为例,已有不少国产手机品牌或对外宣布将在手机终端嵌入AI大模型能力作为重要发展方向,或已在新品手机终端引入AI大模型。咨询机构IDC也预测,到2026年,中国市场中近50%的终端设备的处理器将带有AI引擎技术。AI在消费电子产品的边缘侧、端侧有望迎来大爆发。

其中,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在日前举行的以“成长”为主题的年度演讲上透露,AI大模型是重大技术革命,小米全面拥抱,已于今年4月组织了大模型团队,且将在业务上进行应用。旗下语音助手“小爱”将首先升级其大模型版本,并已开始进行邀请测试。

据了解,AI大模型的开发与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需要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数据源,并进行数据清洗、标准化和标注等预处理操作外,还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AI大模型,继而是计算复杂度高的分布式训练和模型部署与推理优化,同时还要关注安全和伦理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这也对入局者的技术实力要求较高。为此,小米科技在拥抱AI大模型之前的7年中,已经形成了全栈的自研AI能力,覆盖了计算机视觉、声学、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智能问答、机器学习、大模型、多模态等方向,一系列自研AI技术达到业内一流或领先水平,并搭建了AI平台、CloudML、MACE、MiNLP、图谱平台、大模型等一系列自研平台,全面赋能研发、设计、体验、制造等多个业务环节的创新,打造技术门槛。

技术创新提速行业迭代及复苏节奏

技术驱动下的产品创新,也为消费电子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业内专家对此表示,随着各类大模型的陆续发布,AI的应用场景延伸到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IoT设备领域的趋势明确,消费电子产品的用户体验有望在AI的赋能下被重新定义,手机和IoT设备有望在未来成为万物互联和AI大模型应用的主要流量接入口,将提升下游智能硬件价值量,加速下游消费电子产业的更新换代及复苏节奏。

包括AI赋能在内,国产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创新展现出了蓬勃的活力。比如,在折叠屏手机如何将轻薄与耐用性、长续航与高效能、精湛影像与便携性等需求融合在一起的难题面前,小米MIX Fold3通过自研龙骨转轴和自研龙鳞纤维,实现轻薄、坚固、长续航的统一。

事实上,促进电子产品消费、助力消费恢复和扩大,一直备受关注。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要加快电子产品技术创新,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应用国产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电子产品智能化水平,培育电子产品消费新增长点,同时切实加强电子产品隐私保护。国家发改委前不久发布的恢复和扩大消费二十条措施,也提及要利用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柔性显示等新技术,推进供给端技术创新和电子产品升级换代,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产品消费,打造电子产品消费应用新场景。

对此,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曾学忠表示,AI大模型带来的新一轮技术变革,是消费电子行业的新机遇,包括小米在内的行业企业要抓住这类产业发展的结构性变化,在政策的推动下,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产品消费。就手机行业而言,过去的发展史表明每5—10年便会有一个换机周期,2G、3G、4G、5G的迭代,既改变了消费者的操作模式和习惯,也证明了AI和手机端侧的结合在不断实现跨越。

这种行业的迭代跨越,也驱动企业持续地抓住技术周期的机遇。曾学忠认为,对科技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投资未来,关注底层技术的深耕,在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坚定不移地加码技术开发与应用。“小米等企业要有技术引领的精神。”曾学忠说,唯有如此,电子产品消费应用新场景才能在持续的升级迭代中,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