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没有驾驶员操作,也没有方向盘、油门、刹车踏板……3月初,50辆无人驾驶公交小巴在江苏无锡6条线路上开始试运行。市民在公交站用手机扫二维码就能预约购票乘车,还能精准了解到站信息,舒适的座椅可供10人乘坐。
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便捷公交出行背后,是车、路和相关智能设施的联网。近年来,江苏将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核心产业链进行打造,不断突破技术难关,着力培育产业生态,加快产业技术应用,让智慧交通更快融入居民生活。
从示范到运营,智慧交通可触可感
从苏州北站下高铁,可以方便地乘上绿色无人驾驶公交小巴,在苏州市相城区的高铁新城里穿梭。起步很稳、转弯不急,精准沿车道中线行驶,遇到行人和障碍物自动避让,车内的大屏幕上还能看到实时行驶信息……无人驾驶客车令人称奇。目前,这样的无人公交线路已覆盖苏州高铁新城周边9.8平方公里区域。
在南京江心洲,无人驾驶出租车和无人驾驶公交小巴有序穿行在环岛公路上,自动驾驶的无人售卖小车招手即停、扫码可购,各个路口的智能摄像机、网络云设施24小时感知、计算交通状况……江心洲数字孪生智慧交通指挥中心大屏上,实时交通信息尽收眼底,为自动化驾驶场景提供后台支撑。
这些智慧交通体验的背后,是江苏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从示范应用到示范运营的跨越。
五峰山长江大桥南北公路连接线上,路测感应装置可以连接智能汽车,对车辆进行自动驾驶控制。如遇雨雾等恶劣天气,这条数字化高速公路还可以感知车辆之间的距离,并通过不同颜色的路面诱导灯发出提醒和警示,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类似这样的数字化高速公路,2022年江苏已建成83公里。此外,还有135公里普通道路实现了智能网联。
制造“聪明的车”、建设“智慧的路”的基础是大量智能装置的应用,据不完全统计,江苏已累计安装车联网路侧设施超过1700个,覆盖道路里程1400多公里,带动车路协同感知、智能交通管控等一大批车联网大数据应用场景先后落地。
从企业到产业,新兴产业链形成
重载数十吨的卡车,可以识别百米范围内的路况,准确作出行驶安排。落户苏州相城区不到5年时间,苏州智加科技有限公司已开始交付无人驾驶重卡,并在国内高速公路上开展试运营。
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也在加快集聚。作为汽车零部件制造大省,江苏充分发挥制造业优势,向智能网联汽车制造转型。从制造汽车零部件的图达通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承泰科技有限公司,到服务运营车辆的魔门塔(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智加科技,相城区的苏州高铁新城已集聚车联网企业超120家,覆盖软件算法、环境感知、出行服务等30余个细分领域,初步建成全产业链生态。
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江苏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相关企业779家,相关产值1458.4亿元。
以制度保障为产业发展护航,江苏还出台加快推进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成国内领先的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与创新链,引导龙头骨干企业补链、强链、延链,不断培育产业集群化优势。
持续创新领跑,交通智慧化高质量推进
一辆时速200公里的磁浮汽车在江苏宁宣高速公路试验路段飞驰,这项试验测试的不仅是车,还有高速公路。布置了大量智能感知和计算设备的车和路安安稳稳“跑”出了更快的速度,意味着未来的智慧高速公路可以照这样来建设。
技术创新是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江苏不断强化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目前,仅苏州就有相关省级科技载体平台20多家、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100家,一批产业关键技术领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正在形成。
江苏还以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推动交通强国试点建设,开展智慧交通关键技术攻关、道路货运行业数智化等14项试点任务,持续加强交通科技创新。
“智能网联技术有望率先在客车领域实现产业化。”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智能网联首席专家刘明春说,客车行驶速度低、场景变化相对少,自动驾驶研发难度低、成本也相对较低。以此为突破口,苏州金龙打造智能网联云控平台,已累计接入车辆超18万辆,实现客车运行云控制。
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主任戴一凡说,江苏较早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以创新引领产业技术发展,智能传感器、自动驾驶算法、域控制器等领域已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
“要继续领跑必须加大技术攻关,并跑好从技术到应用转化的关键赛段。”戴一凡认为,江苏高质量推进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有望让智能网联汽车成为一张靓丽的“未来名片”。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