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至2021年,我国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所、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在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约97.7万家,而在全部的诊疗当中,基层医疗机构占据了全国卫生医疗机构的95%,村卫生室和诊所占到了全国总数的86%,但与此同时,受限于医疗资源的整体短缺与分布不均,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的问题也尤为明显。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问题,基层医疗人才资源短缺;
由于基层医务人员收入不高,工作环境不佳,很难留住复合型人才,并且乡村医生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普遍偏低,整体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技术水平提不上去,服务水平不好,因此,就显现出越没有患者,没有患者,就很难引进人才,这样的恶性循环。
基础设备薄弱
受多方面的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基础设施建设、硬件配件和上级医院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乡村的卫生机构,甚至有些基本的医疗器械都没有,严重制约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群众需求也因此得不到满足。
所以,为解决城乡医疗差异化问题,利用信息化技术成为极其重要的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而言,可以借助互联网工具赋能基层,支持家庭医生线上问诊,搭建就医“便捷桥梁”。同事,政策的不断出台,让“强基层”不是停留在喊口号,而是逐步落实在每一步,大力推进基层医疗水平。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鼓励医疗联合体内上级医疗机构利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对基层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促进医疗联合体内医疗机1构间检查检验结果实时查阅、互认共享。开展省级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建立自上而下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数字化可有效帮助其接入线上医疗服务生态中,与上级医疗机构共建区域医疗体,借助互联网,实现了医患时空对接,不仅帮助患者找到对口的专业医生,更是将诊疗服务从“诊中”提前至“院前”,延后至“院后”,给基层群众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同时也提升了国民健康水平。
未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
患者与医生、医院的关系互联
在互联网医疗背景下,改变了患者、医院、医生的固有模式。在互联网的连接下,三者从单线模式转变为直接的互通连接模式。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匹配的医院,同时可以与医生进行选择沟通,医生也能借助信息化工具更好的管理患者。
远程医疗从轻问诊走向分级诊疗
未来互联网在医院层面的渗透让每家医院都有自己的互联网远程医疗平台,医生通过所在医疗机构的远程诊疗平台为患者提供在线问诊、电子处方、诊后随访等多种服务。
基于远程医疗平台,患者病情的远程跟踪可以帮助选择医疗机构级别,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的患者服务协同将得到应用,另外上级医院医生为基层医生也可通过远程平台提供医疗技术指导、远程会诊等,都有利于促进分级诊疗的推进。
“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快速发展时代,我们需要不断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实现部门数据互通的电子病历系统,保证健康档案动态、连续,并接入县域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实现医疗机构、人员、业务全过程监管;向下可精准触达居民医疗健康需求,提升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从而有效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为了更好地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相信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基层卫生机构将借力“互联网+”和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发展,持续推进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最终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