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细内容

让家庭机器人成标配,我们还需要等多久?

日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陆续发布了几篇有关机器人行业的最新报告,面向大众市场生产的个人和家庭服务机器人在近两年获得广泛的市场关注,仅2019年个人和家用服务机器人的总销量就超过2320万台,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4%;销售额上升20%,达到57亿美元。

这里家庭服务机器人所指的是地面清洁机器人、自动擦窗机器人、空气净化机器人等等,虽然确实都属于家庭服务机器人范畴,但好像与期待的又有些差距。

据搜索软件显示,国内最早家庭服务机器人的诞生大致在2005年左右,15年了为何“想象中”的家庭机器人还未到来?

家庭服务机器人“没爆发”,外形在“背锅”?

似乎这些年,每一年都在说“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爆发,前途不可限量,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虽然在持续增长,可还是与理想相距甚远。

比如这些年扫地机器人其销售额从2013年的8亿,到2019年的80亿,足足翻了10倍,却因基数太低,据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显示,我国扫地机器人市场渗透率也不过刚刚超过5%。

为什么还这么低?是没需求吗?从今年的情况来看也并不是,疫情的出现激起了一波购买潮,根据京东发布的《剁手人群抄作业指南》数据显示,和去年同期相比,2020年1月-9月扫地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91%。

但是绝大多数消费者可能并不认为他们购买的是“家庭服务机器人”,一位财经分析师兼科幻电影迷告诉“智能相对论”,“一句‘I AM IRON MAN’ 固化了多少人对于‘机器人’的理解,当然也可能是‘I will be back’ 或者是那个蓝胖子,但绝对不会是扫地机器人,虽然名字有机器人三个字,可消费者更愿意将其看成是与微波炉、吸尘器一样的家电产品,智能化是一方面,外观也是一方面。”

那么消费者心中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到底该长什么样?“拟人”或许是基础,这是消费者认知,有人会问这重要吗?答案可能很重要。

比如,早年间国内消费者购买日本电饭煲的风潮相信很多人即便没有参与其中,但也一定有所耳闻,这一趋势在近两年却有了极大缓解,为什么?是国产品牌崛起了吗?不否认,但更多原因正是因为消费者“固化认知”起了作用,国产品牌通过广告或其它营销手段,不断告诉消费者,电饭煲的内胆越厚越好,时间一长消费者认知就形成了,此时再对比日本品牌的电饭煲,他们因为材料原因内胆非常轻,慢慢就让国内消费者产生了质疑。

周鸿祎也讲过一个关于消费者认知的故事,他说他曾经做过一款无外置天线的路由器 但销量平平,因为他发现,消费者对于路由器的评判标准只取决于一件事,就是有多少根天线,于是360的路由器 天线越做越多,最多的一款已经高达12根天线,但实际上数量只是营销噱头。

这就是“定位艺术”,所谓事实只有认知用户,哪怕是偏见也是事实。回到“家庭服务机器人”,消费者认知的“家庭服务机器人”不说一定要像什么,但至少他们不认为会是个“圆形盒子”。

是外形阻碍了“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吗?拟人化才是出路?可能也不一定,但至少能力上需要匹配“机器人”这三个字。

从资本到品牌,又一轮的“圈地运动”?

那什么才是匹配?早在2017年弗徕威智能机器人 CEO 陈兆先就表示,“只有具备三大特性才能被称为家用“智能机器人”,即主动性、连接性和生命感。而“生命感”,将是机器人有别于其他产品的最大区别。”

“生命感”又该如何获得?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市场对家庭服务机器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并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对服务机器人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人们逐渐开始不满足于它的实用性,渐渐开始对它的外观产生要求,追求个性化的需求,其实说到底就是“智能化”,再直白点就是“交互能力”,足够“聪明”才会让用户觉得机器人也与小猫小狗一样有生命。

所以,就有了个新说法叫“智能服务机器人”,2014年软银集团首次对外展示了人形机器人Pepper,并称其为“全球首台具有人类感情的机器人”。从2014 年伊始到 2018 年,智能服务机器人经历了萌芽,发展,小爆发的阶段,投融资项目层出不穷。

2019年资本热潮看似有所减退,据市场统计,2019 年,媒体报道的智能服务机器人行业融资大事件为 17 起。同比之下,2018年行业融资大事件为20起。

2020年在疫情等因素的作用下,智能服务机器人似乎又迎来新一轮资本青睐,据“智能相对论”不完全统计,在今年与智能服务机器人有关的融资达到了近35起,其中直接针对“家庭服务机器人”的融资有6起,资金规模较大的如高仙机器人融资达到了1.5亿元。

加速智能化,成为了这些企业融资的主要原因之一,显然,资本也在看好拥有“生命感”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

优必选就是极好的例子,人型机器人一直都是他们的核心,从2012年起逐步推出了面向C端市场的消费级人形机器人Alpha系列、STEM教育智能编程机器人Jimu、与迪士尼合作的IP机器人以及“悟空”机器人;三上春晚舞台;其背后更是有着比亚迪、腾讯、科大讯飞、居然之家等多家企业投资,为什么?或许人型机器人就是更加具备“生命感”。

当然,技术同样也必不可少,如在今年的CES上,优必选机器人在开冰箱、递伞、关门、跳舞等能力之上,更添加了推餐车、瑜伽互动、开瓶倒水、写字画画等技能,这些家庭服务表现让人眼前一亮。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推动整个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变革。一些“成熟”的品牌在完成对医疗、零售、物流、交通、安防、通信等诸多场景的覆盖后,也正在加码“家庭场景”。

前不久,一直以来聚焦“智慧移动”的九号公司就做出了重大变革,调整组织架构成立四大机器人团队,其中之一便是“家用服务机器人事业部”,九号公司认为他们需要拓展全新的边界,以便适应机器人业务未来3-5年发展需要。

再比如如影智能,这家刚成立一年的科技公司,除了专注智能家居,也有一颗“贾维斯”的心,其CEO唐沐正是前小米智能产业总经理,他表示“也许将来每家每户都会出现服务机器人。”

无论如何,今年对于“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绝对是一个重要年头,大量资本、品牌的涌入,可以看成是新一轮的圈地,可能行业爆发或许真不远了。

家庭服务机器人空间多大?“老年化”能否为其买单?

市场好?又会有多好?

在个人/家用领域,主要存在效率提升、教育及娱乐休闲等基本需求。说实话,像扫地机器人或是教育机器人这类偏工具型、消费属性明显的产品最终的体量即便再高,但也难以实现破圈,“智能相对论”认为“家庭服务机器人”最终归属将是服务于“老年市场”。

现阶段,全球老年化是不争的实时,严重的如日本,其老龄化程度达到了27%,就是说整个日本人口中有33%超4000万的人其年龄达到了60岁及以上。那中国呢?按照最新的排名,目前中国排名全球第十位,这个排名是按比例算的,中国现阶段老年化为12.6%,可以高兴吗?当然可以因为按标准12.6%只是“老龄化”还没有达到“老龄社会”的标准,但也别高兴得太早,预计什么时候会到呢?2022年,也就是1年多以后,“老龄社会”的标准是14%以上人口达到60岁或以上,中国现在只差1.4%。

据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2.54亿,而据预测到2050 中国将有5亿人老年人,如果按目前人口数量来算的话占比将达到惊人的35.7%,但届时实际情况随着出生率的降低,人口数量的减少,比例或许只会更高。

现阶段中国的养老政策相比很多人并不清楚是“9073”,什么意思?就是90%的人居家养老,7%的社区养老,3%的人养老院养老,特别是在90%居家养老的老人中又有多少将是独居老人?拥有一台能够帮助他们生活的“机器人”显得是多么迫切?

在日本,让机器人介入老年人生活已经开始,例如日本的丰田公司研发的机器人“HSR”,该机器人目前主要是应用在养老院、学校、医院等场景,家庭场景将是他们的下一步。还有如美国Aeolus公司也早将产品投放到了日本市场,开启了机器人养老的故事。

当然,就现在而言这并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式,“机器人养老”也有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费用,像Aeolus提供的机器人服务月租大约在1万人民币左右,丰田HSR的租赁费用也将近8000元,要是以这个价格的话国内90%以上的老年人都无法负担;其次就是受制于现在护理机器人的功能还不是那么齐全,许多要求无法百分百完成。

不管怎么,“老年社会”为家庭服务机器人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窗口,谁能占得先机一定回报必然不少。所以,这也成为了市场看好如优必选这类企业的原因所在,在形态上的优势让产品具备“生命感”,再加上优必选作为全球商业化最为成功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之一,商业化落地上面应该也不会出现太多问题。在去年开启上市辅导后,优必选正筹备A股IPO,虽然现在没有什么声音了,但市场对其的看好,这一点是不变的,分析师认为一旦其上市成功市值或还将迎来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