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细内容

5G﹢医疗:名医带到你身边!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5G远程会诊、5G远程手术、5G机器人查房等应用提高了诊疗效率,提升了诊疗成功率,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后疫情时期,5G﹢医疗依然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线。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海口、沈阳等城市重点医院均开始了5G智慧医疗建设,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那么,5G﹢医疗究竟正在改变什么?未来将如何发展?

5G﹢远程会诊:名医的“千里眼”“顺风耳”

偏远地区的居民由于医疗条件欠缺,而无法享受到及时的救治;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专家号紧缺,因而“一号难求”……医疗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却常常因为医疗资源紧缺而给生活留下遗憾。

有了5G网络,这些遗憾正在被解决。相隔千里的医生能够“面对面”讨论病情,一线城市的硬核专家可以为偏远地区的患者诊治,而这些场景正在全国发生。

在抗疫期间,5G远程医疗发挥了关键作用。诸如,武汉方舱医院多为体育馆、学校、展馆等临时性场地,无法提供CT设备所需的专业扫描屏蔽间。而通过5G网络,江汉方舱医院的CT影像可以直接与武汉协和医院连接,江汉方舱医院的医生只需在现场扫描影像,协和医院放射科医生就可为患者进行远程阅片诊断。与传统网络相比,影像传输速率提升4倍,大大提升了诊疗效率。

2月28日,中国医大一院与远在武汉的辽宁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搭建起远程影像诊断云平台,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医生为患者做完影像检查后,通过5G网络将远程影像传输回中国医大一院,中国医大一院专家进行阅片、给出诊断。

远程会诊甚至可以跨越国界,帮助医疗落后的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3月22日,中国北京、武汉、沈阳,法国巴黎,肯尼亚内罗毕市、埃尔多雷特市等多地远程会诊开始,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辅助筛查系统“火眼AI”、影像云系统及CT设备,正式进行当地确诊的新冠肺炎病情诊断。

随着5G网络建设进程的加快,国内5G远程医疗发展按下“快进键”。目前,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已经搭建了远程会诊平台,海口、长治等非一线城市也建立了远程会诊平台。诸如,4月28日,山西省长治市和平医院神经内科通过国家会诊中心平台与北京宣武医院神经病学专家针对该患者病情进行远程会诊,使患者不出长治市便能享受国内权威三甲机构专家的会诊,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优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5月17日,在2020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持续加强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突破和辐射渗透。继续推动信息通信行业与医疗卫生机构密切合作,加快智慧医疗、远程会诊、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等推广应用。

5G远程会诊正成为5G智慧医疗的重要应用场景,也是信息通信业赋能医疗行业的重要应用。相信随着5G网络建设的深入发展,5G远程会诊将更加普遍,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更多希望。

5G﹢智能机器人:名医的“大白”

医疗机器人,科幻电影里的“常客”。从《星球大战》的2-1B,到《超能陆战队》的大白,机器和智能为人类医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随着通信技术、AI技术的不断进步,5G机器人迎来了一轮增长爆发期,无人配送机器人、自动消杀机器人、问诊机器人纷纷投入使用,为看病就医带来了便利,为医疗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无限可能。

战“疫”期间,依靠5G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大量5G医疗物资无人运输车、5G杀毒机器人、5G红外扫描机器人被部署到前线,远程医疗、远程手术得到广泛应用,医院内各类自动机器人设备连接入网,可以进行医疗物资无人运输,对医院进行监控与管理,不仅提高了各类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也大幅降低了院内人员交叉感染风险,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阻断传播渠道,是疫情防控的关键工作,相比传统的人工操作,医疗机器人可以有效减少医护工作者与传染源的接触。在武汉协和医院、同济天佑医院上线的5G云端智能机器人包含服务机器人、消毒清洁机器人,依托5G网络,导诊、消毒、清洁、送药等工作实现了无人化操作,有效解决了病区医护人员交叉感染的问题。在四川,“5G机器人送餐”在成都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投用,5G双千兆和智能机器人完美结合,赋能医院免接触配送。配送机器人可根据设置自动完成点对点配送,实现精准配送、物资分发/回收、携物跟随等多种功能。此外,当病患或隔离人员的生活垃圾需要处理时,用手机发起呼叫请求,机器人即可前往呼叫点,完成呼叫式配送,大大降低清洁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5G查房机器人同样堪称防疫“神器”,依托5G网络,这种机器人可通过医生远程操作,与患者进行高清视频互动。同时5G查房机器人还具备多种传感器,可采集病人生化数据,帮助医生进行辅助诊断。

除降低交叉感染概率外,医疗机器人也展示出了超高的工作效率。以5G消毒机器人为例,消毒机器人可自主定位医院内环境,并根据环境要求适配消毒药水,具备每小时1000~1200平方米的清洁能力,清洁效率远超传统人工作业。而5G测温巡逻机器人则可依靠机身搭载的红外热成像、高清视频系统,对部署地点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测。这类搭载热成像设备的机器人能在距离人体10米范围内进行测温,读数精准、测温迅速,相较于测温枪等人工检测手段优势明显。

目前,5G医疗机器人还主要应用在物资配送、消杀监控等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领域,但其无人化、远程可操控的特性,为医疗领域中涉及无菌操作、病源隔离的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5G技术在医疗行业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技术成熟之时,5G医疗机器人将被应用于诊断、治疗等工作,智能医疗的时代已经离我们不再遥远。

5G﹢远程操控:名医的“智能手臂”

当前,我国医疗资源的配置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约八成资源集中在城镇,而在城市中,优质资源又过度集中,导致大量医疗需求在三甲医院等大医院释放,客观造成医疗资源的紧张。

远程检查、远程手术等新型远程操控类业务有助于下沉专家资源,缓解大医院诊疗压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远程操控类医疗业务对时延和安全性均有极高的要求,而5G网络的低时延、高可靠特性可以有效保障业务的实时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2019年3月,中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成功实现。位于海南的神经外科专家凌至培主任,跨越近3000公里,通过中国移动和华为联合部署的5G网络实时传送的超高清手术画面,远程操控手术器械,成功为身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一位患者完成了手术。

此后,通信业积极与医疗行业合作,探索智慧医疗新模式。中国电信5G成功完成首例机器人多中心联合远程骨科手术,中国移动完成首例基于5G技术的颅骨缺损修补手术,中国联通在福建某医院完成首例对精准要求非常高的基于5G的远程手术……北京移动的“磁控胶囊胃镜5G远程操控”项目落地新疆洛浦县,为当地百姓完成“无插管、无麻醉、无痛无创”的高科技磁控胶囊胃镜检查和5G远程会诊,有效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打造了精准扶贫新模式。

今年2月在武汉,浙江省人民医院远程超声波医学中心的专家利用5G技术,通过手柄远程控制黄陂体育馆方舱医院的超声机器人为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运用5G远程诊疗技术为新冠肺炎患者实施救治。超声具有实时动态特点,一次数分钟的检查就会产生最高2GB的海量超声影像数据。5G“高速、稳定、低时延”的特性刚好为此提供了更加稳定、安全、快速的网络保障。专家远程操控机械臂,配合5G网络即时回传的高清影像,就能“身临其境”地为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快速形成检查报告。

疫情发生以来,5G远程操控类医疗服务已经在多个医院进行应用,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病例诊断、救治的效率与效果,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武汉一线医护人员调配紧张、超负荷工作的痛点,同时也减少了外地医疗专家必须前往疫区工作带来的感染风险。

医疗行业有一句话常在耳边: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5G时代的到来为医疗健康带来更多更强大的场景应用,同时也让更多的治愈帮助和安慰能够突破地域限制,到更远的地方给医疗资源较弱地区的患者带来福音。远程操控类应用场景将在5G技术支持下迎来深度发展,未来将持续提升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来源: 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