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态势暨景气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已实现全球同步,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重点领域形成突破。在网络体系方面,我国自主的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网络技术已被纳入国际标准。一批工业企业已经开始探索研究和应用部署工业无源光网络 (PON)、IPv6、5G等新型网络技术,已经在装备制造、石油开采等领域取得很好效果。在标识解析方面,Handle、OID、Ecode等主要标识解析方案已经在产品追溯、供应链管理等个别领域有了初步的成功应用。在平台体系方面,目前已经形成30余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质量优化、工艺优化、设备预测性维护、供应链协同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创新应用,取得初步成效。
二、产业生态逐步形成。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实践形成了从生产端、产品端和平台端切入的三大路径。从生产端切入的企业,主攻智能工厂和生产线,通过集成生产系统获取数据,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从产品端切入的企业,主攻智能产品,提供智能增值服务,拓展价值空间;从平台端切入的企业,主攻第三方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提供运营优化、资源协同、设备连接管理等各类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的支撑服务。
三、国际合作不断拓展。国家间合作不断加强,2017年7月,我国与德国签署了工业互联网、智 能制造、航天等领域的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产业间合作全面展开。我国AII与美国IIC、德国工业4.0平台等多个国际工业互联网产业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企业间合作务实推进,例如中国电信与GE签署协议,依托其网络基础设施与运营服务优势,在Predix平台方面进行合作,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及相关解决方案。
报告显示,我国物联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当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持续加强物联网供给能力,中国电信已建成全球首张全覆盖商用NB-IoT网络。同时,共享单车、车载智能终端、医疗健康服务、智能城市建设等垂直领域需求的集中释放,带动物联网终端用户高速增长,2018年第一季度物联网用户数净增超1亿,累计达3.7亿户。
报告还指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发展,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前期。中国信通院统计显示,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16.9亿元,同比增长53%;投融资总规模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一倍, 投资逾300笔,为历年之最。
人工智能企业创新创业活跃。随着资本关注快速提升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独角兽企业”。如在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方面,旷视科技在人脸识别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估值超过20亿美元;商汤科技是全球首家参与MIT IQ项目的公司,估值达到30亿美元。在AI处理器方面,寒武纪科技是全球第一个拥有成熟产品的AI芯片公司,估值已超过20亿美元。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不断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围绕语音识别和机器视觉的行业应用不断加速,市场逐渐打开,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医疗领域,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已能够辅助医生进行病情分析和诊断。在安防领域,人脸识别、生物识别等技术大大提高了安防效率。此外,在制造、教育、金融、交通等行业,人工智能也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同时,政务、司法、公安等领域也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来源:人民邮电报